4/13/2025

2025年,全球经济正处于一场前所未有的关税大战之中,中美之间的贸易摩擦尤为引人注目。这场博弈不仅影响国际贸易格局,更对全球金融市场和资产配置策略产生了深远冲击。如何在复杂多变的局势中布局资产,成为投资者亟需解答的问题。

关税大战下,你的资产该如何布局

引言

2025年,全球经济正处于一场前所未有的关税大战之中,中美之间的贸易摩擦尤为引人注目。这场博弈不仅影响国际贸易格局,更对全球金融市场和资产配置策略产生了深远冲击。如何在复杂多变的局势中布局资产,成为投资者亟需解答的问题。

本文基于破竹今年第89场公开直播,深入讨论在“关税大战下,你的资产该如何布局”的讨论,结合全球经济背景,深入分析贸易战的影响路径,并提出可行的投资策略。

金融财经知识学习,欢迎关注破竹APP。 财经大咖每天在线分享,专注树立财经思维。 更多内容可关注:www.pozhu.app 加 TG 进社群领取学习资料:t.me/pozhu001

直播回放

联系我们

一、关税大战的背景与路径推演

1.1 贸易战的核心逻辑

当前关税大战的本质在于大国间的经济博弈与战略竞争。

美国通过高关税政策,旨在实现两大目标:一是缓解国内财政压力,通过关税收入弥补债务缺口;二是推动制造业回流,重塑全球供应链格局。数据显示,美国联邦债务已超37万亿美元,2025年将有9万亿美元债券到期,高企的债务负担迫使其寻求外部资金来源。

关税作为一种直接工具,被用来向贸易伙伴施压,获取经济利益。美国的策略并非仅针对单一国家,而是采取“各个击破”的方式。通过对日本、韩国、越南等国施加压力,美国试图分化全球贸易阵营,削弱主要竞争对手的制造业优势。

短期来看,这种策略可能造成全球供应链的暂时性混乱;长期而言,若机器人技术未能及时填补劳动力缺口,美国制造业回流的目标可能难以实现。

1.2 贸易战对全球经济的影响

贸易战对全球经济的影响具有多维度特征。首先,出口导向型经济体面临较大压力。中国作为全球制造业中心,2024年出口额约3.5万亿美元,其中对美出口约5000亿美元。关税的提升可能导致出口企业利润压缩,甚至引发产业链转移。其次,全球供应链的不确定性加剧,企业投资意愿下降,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预计2025年全球经济增长率可能降至3.1%,低于疫情前的平均水平。

此外,贸易战还引发了金融市场的剧烈波动。美股标普500指数在关税政策初期下跌约20%,反映了市场对经济衰退的担忧。相比之下,A股市场波动较小,沪指从3400点回落至3200点,跌幅约5%。

这种差异源于两国市场的不同生态:美股更注重长期估值,而A股更多受情绪驱动,波动性较低但机会也较难捕捉。

1.3 下一步演绎:谈判与博弈

未来3至6个月,贸易战可能进入一个相对平静的谈判期。

美国可能优先与欧盟、东南亚等地区达成妥协,以巩固其经济联盟。中国的策略则更倾向于“以不变应万变”,通过强化内需和区域合作(如东盟RCEP框架)来抵御外部压力。

全球贸易伙伴的站队将是关键变量。若欧盟、日本等经济体全面倒向美国,中国的出口环境将进一步恶化,经济下行风险加大。

二、资产市场的反应与机遇

2.1 股市:分化与谨慎

2.1.1 美股:温和反弹的可能性

美股在经历初期的剧烈调整后,可能进入温和反弹阶段。标普500指数的历史数据显示,大跌后通常会有20%-30%的修复空间。当前,美国经济尚未出现明显衰退信号,关税延期也为企业提供了缓冲期。

不过,创新高可能性较低,原因在于贸易战的不确定性仍未消散,投资者信心难以完全恢复。

2.1.2 A股:震荡中的结构性机会

A股市场在贸易战背景下面临“温水煮青蛙”式的震荡行情。从历史经验看,2019年的市场波动为当前提供了借鉴:指数整体空间有限,但结构性机会突出。

高股息板块(如水电、石油)因其防御属性而表现稳健,2024年相关ETF收益率达10%以上。相比之下,消费和科技板块受制于内需疲软和出口压力,短期难有起色。

2.1.3 港股:高风险的桥头堡

港股作为外资进出自由的市场,容易成为金融博弈的焦点。恒生指数在过去一年中因AI和芯片代工板块的拉动而上涨,但部分个股市盈率已达60倍,估值泡沫显现。投资者需警惕外资撤离带来的流动性风险,同时关注低估值、高质量的个股机会,如电信运营商。

2.2 债券市场:美债风险与国债选择

美债市场是贸易战的核心战场之一。2025年9万亿美元的到期规模使得美债收益率波动加剧,10年期美债收益率已升至4.5%以上。抛售潮可能进一步推高长债收益率,但短期内其他国家减少抛售将缓解压力。对于投资者而言,美债短期风险较高,配置需谨慎。

相比之下,中国国债因低收益率(30年期约1.9%)和波动性较小而更具吸引力。然而,国债价格已接近高位,潜在回报有限。投资者可考虑高股息资产作为替代,以平衡收益与风险。

2.3 黄金与现金:避险的双重选择

黄金作为避险资产,在贸易战中表现突出。2024年底金价约2600美元/盎司,2025年初已突破3200美元,涨幅超30%。高盛预测金价可能进一步升至3700美元,核心驱动因素是美债危机和美元贬值预期。然而,当前金价已处高位,追高风险较大,建议等待回调至3100美元以下再介入。

现金则是另一种避险选择。在不确定性加剧的背景下,持有现金不仅能保值,还能为后续低位布局保留灵活性。例如,2008年金融危机期间,现金持有者得以在市场底部抄底优质资产,获得长期回报。

三、投资策略:稳健与灵活并重

3.1 短期策略:防守为主

在贸易战初期,投资者应以防守为主,优先配置高股息、低波动的资产。例如,水电板块因其稳定的现金流和政策支持,成为理想选择,过去三年平均股息率达5%以上。此外,现金储备比例可提升至30%-50%,以应对市场突发波动。

3.2 中期策略:捕捉结构性机会

未来3至6个月,随着谈判进展,市场可能出现结构性机会。国产替代板块(如光刻机)因政策扶持和技术突破具备长期潜力。数据显示,2024年中国半导体设备市场规模达3000亿元,同比增长15%。投资者可关注相关龙头企业,但需警惕高估值风险。

创新药板块也是中期关注的重点。随着老龄化加剧,癌症治疗药物需求持续增长,2024年中国创新药市场规模已超2000亿元。

尽管短期涨幅较大,回调后仍具配置价值。

3.3 长期策略:全球化视野

长期来看,投资者需具备全球化视野,分散单一市场风险。例如,印度和德国股市因其经济增长潜力和政策稳定性,可能是美股和A股之外的补充选择。同时,虚拟货币作为新兴资产类别,在海外市场快速发展,香港持牌交易所数据显示,2024年虚拟货币交易量增长50%以上。投资者可通过合规渠道小额尝试,探索多元化机会。

四、案例分析:从历史中汲取经验

4.1 1980年代美日贸易战

1980年代,美日贸易战为当前提供了重要启示。当时,美国通过《广场协议》迫使日元升值,日本出口竞争力下降,最终导致经济泡沫破裂。投资者若在贸易战初期持有现金和黄金,得以避开股市崩盘,并在后续低位布局优质资产,获得可观回报。

4.2 2018年中、美贸易摩擦

2018年,中美贸易战初期,A股市场大幅调整,沪指从3500点跌至2500点,跌幅近30%。然而,高股息板块(如银行、能源)表现相对抗跌,平均跌幅仅10%。同期,黄金价格上涨15%,成为避险首选。历史经验表明,稳健配置和灵活调整是应对贸易战的关键。

五、结语

关税大战是全球经济格局重塑的缩影,投资者需在不确定性中寻找确定性机会。通过深入分析贸易战的路径和市场反应,可以发现高股息资产、黄金、现金等防御性选择在短期内更具吸引力;国产替代和创新药等板块则为中期提供了结构性机会。长期来看,全球化视野和灵活策略将帮助投资者穿越周期。

正如古人所言,“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济天下”。在贸易战的复杂局势下,保住资产、稳健布局不仅是个人财富的守护,更是为经济稳定贡献力量。未来,唯有洞悉趋势、审时度势,方能在变局中立于不败之地。

联系我们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