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26/2025

当前,全球经济格局复杂多变,中美贸易关系作为影响世界经济的重要一环,其走向备受瞩目。

关税对决,中美谈得怎么样了?

当前,全球经济格局复杂多变,中美贸易关系作为影响世界经济的重要一环,其走向备受瞩目。 近期一次破竹财经的公开直播中,孙斌老师对这个问题进行了深入分析。本文结合这场直播内容,将探讨中美贸易谈判的焦点、中国经济应对策略以及在这一背景下的资产配置思路。

金融财经知识学习,欢迎关注破竹APP。 每天分享财经大咖观点,专注树立财经思维。 更多内容可关注:https://www.pozhu.app 添加客服微信,进社群领取学习资料:pozhu33

直播回放 联系我们

中美贸易谈判的复杂性与未来走向

美国方面,以特朗普为代表,近期在对华关税问题上释放出一定的“软化”信号,并提出了两种可能的方案:一是普遍降低关税至 65%;二是采取分级关税,对“威胁美国国家安全”的商品征收 100% 的关税,其余商品降至 35%。然而,此举被中方视为缺乏诚意,难以成为双方坐下来谈判的基础。

从经济层面分析,当前中美贸易的态势已悄然发生转变,天平似乎正向中国倾斜。一方面,中国持续推进全球产业链布局,积极开拓以非美国家为主的新兴市场,构建多元化的贸易伙伴关系。早在 2023 年,就有研究报告指出中国在过去十年间对外投资超过 3000 亿美元,致力于打造排除美国之外的供应链体系。

另一方面,中国外交也在加速,高层领导人密集访问非洲、欧洲、南美以及东南亚等地,战略合作不断深化。这表明中国正积极对冲美国可能带来的贸易风险,寻求更广阔的发展空间。

值得注意的是,美国提出的“国家安全”概念范畴广泛,不仅包括传统的军事和信息安全,更延伸至金融、经济以及意识形态领域。凡是在能源、医疗、金融、信息技术、高科技等美国支柱产业中形成竞争,尤其是不对等竞争的中国产业,都可能被视为威胁美国国家安全。甚至,带有一定意识形态影响的服务型出口产品也可能受到限制。

面对美国的施压,中国是否会接受其开出的条件?

答案显然是否定的。超过 40% 的关税已意义不大。事实上,若将特朗普提出的第一种方案(普遍降至 65%)与拜登时期的关税水平(算术平均 17.2%,加权平均 19.3%)相比,其降幅并不显著。

第二种分级方案,虽然对非“敏感”商品降至 35%,但仍高于拜登时期水平约 15%。更为关键的是,美国还可能试图通过贸易谈判,逼迫人民币升值,这与中国当前稳定汇率、保障经济全局的关键战略相悖。

人民币汇率稳定的战略意义

人民币汇率的稳定,对中国经济至关重要。直播中深入剖析了汇率、GDP 计价以及国际信用评级之间的内在联系。中国 GDP 存在人民币和美元两种计价方式,国际社会更关注以美元计价的经济增长。而人民币兑美元的计价汇率并非简单的市场平均值,而是通过一套复杂的计算方法得出,其直接影响着以美元计价的 GDP 数值。

维持一定的美元计价 GDP 增速,对于维护中国经济和人民币资产在国际机构中的信用评级至关重要。一旦评级被下调,将直接导致国际资本按照规则自动降低对中国资产的配置,引发资本外流,这对经济稳定构成严重威胁。因此,稳定人民币汇率,本质上是维护中国资产的信用基石。

基于对去年底人民币汇率诡异波动的研究,以及对 GDP 计价方式的分析,可以预判今年人民币汇率将保持相对稳定,大幅贬值的可能性较低。同时,阶段性升值可能面临 7.18-7.20 附近的阻力。

外部贬值压力与国内保汇率政策的对冲,将使得人民币汇率呈现窄幅波动的特点。

中央政治局会议的政策信号与市场展望

近期召开的中央政治局会议,为中国经济的二季度及未来发展指明了方向。会议强调“四个稳”——稳就业、稳企业、稳市场、稳预期。这充分体现了中央稳定经济基本盘的决心。

在高质量发展框架下,会议明确提出持续加大对资产价格的支持力度,尤其是股票市场和房地产市场。此举与以往通过降息降准等货币政策刺激经济的方式有所不同,更加强调直接提振市场信心,激活资本市场活力。回顾去年底港股和 A 股市场的短暂上涨,正是由于人民币资产预期向好,吸引了国际游资流入,从而带动人民币汇率阶段性升值。

当前,全球资本市场普遍面临调整压力,美股的风险尤其值得警惕。相比之下,A 股市场展现出较强的韧性。在政策护航和相对稳定的宏观环境下,人民币资产的吸引力正在提升,这可能吸引更多国际资本配置人民币资产,为人民币汇率提供支撑。

货币政策方面,会议提出采取更为精准适度的货币宽松政策,包括市场预期的降息和降低存款准备金率。降低存款准备金率将释放大量基础货币,理论上可以通过货币乘数效应放大流动性。过去一段时间,由于实体经济和资本市场赚钱效应不明显,导致货币投放出现“空转”现象,CPI 涨幅不高。但当前政策导向旨在激活市场,提升社会财富效应,这可能带来温和的、良性的通胀,并有利于国内资本市场的向好发展。

财政政策方面,会议提出实施约 1.5 万亿元的人民币额外财政支持措施,重点聚焦出口型企业的纾困和扶持、以旧换新政策的推进以及更广泛的商品补贴,涵盖育儿补贴、服务行业补贴、社会保障福利提升以及战略性投资领域。财政政策的精准发力,对于提升市场有效需求和支持重点产业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基于宏观局势的资产配置策略

在全球经济不确定性增加的背景下,合理的资产配置显得尤为重要。以下是对对不同货币的分析的参考借鉴。

  • 英镑 (GBP): 基于美元贬值预期和英镑较高的利率水平,以及伦敦作为欧洲金融中心的地位,英镑具备一定的中长期配置价值。然而,当前时点需谨慎,可等待更合适的入场时机。
  • 欧元 (EUR): 欧元区近期降息,短期内汇率可能相对稳定。结汇需求可考虑分批进行,若欧元兑人民币汇率出现 8.3 以上的价格,可考虑进行远期结汇。
  • 加元 (CAD): 加拿大与美国贸易关系紧张,加元可能存在内生性贬值动力。若人民币走强,加元兑人民币贬值可能加速,可等待更低的价位再进行换汇。
  • 澳元 (AUD): 作为商品货币,澳元汇率受全球大宗商品价格波动影响较大。在全球经济增长预期下调的背景下,大宗商品需求可能下降,不利于澳元走势。不建议将澳元作为储备货币,留学等需求可考虑在 4.58-4.60 区间分批换汇。
  • 黄金 (Gold): 黄金兼具避险和保值属性。长期来看,在全球货币超发的背景下,黄金价格仍具备上涨潜力。理性的科学价格约为 2873 美元/盎司(纽约金)。储备黄金可考虑在 2900-2930 美元区间分批买入,或以 3000 美元作为阶段性买入的参考点。推荐实物黄金(金条、金块、金砖)和纸黄金,不建议购买金首饰。

结语

中美贸易博弈是一个长期而复杂的过程,其结果将深刻影响全球经济格局。中国正积极通过深化改革开放、构建多元化国际合作、稳定人民币汇率以及精准有效的宏观政策,应对外部挑战,维护经济高质量发展。

资产配置方面,投资者应密切关注宏观政策动向和国际市场变化,坚持价值投资理念,分散投资风险,在不确定性中寻找确定的机会,实现财富的稳健增长。 切记避免投机主义,遵循金融市场的基本规律,方能在长期投资中获益。

联系我们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