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28/2025

迟至四月下旬召开的这场重要会议,一如既往地成为**市场**关注的焦点。在外部环境扰动与地缘风险加剧的背景下,此前的**市场预期普遍倾向于政策层面将推出强有力的对冲措施,以稳定**经济**基本盘。然而,会议公报发布后,市场的反应并非全然积极,而是伴随了某种程度的失落感。

政策风向:四月末会议校准市场预期

迟至四月下旬召开的这场重要会议,一如既往地成为市场关注的焦点。在外部环境扰动与地缘风险加剧的背景下,此前的市场预期普遍倾向于政策层面将推出强有力的对冲措施,以稳定经济基本盘。然而,会议公报发布后,市场的反应并非全然积极,而是伴随了某种程度的“失落感”。

这种情绪的产生,源于市场期待的政策力度与最终呈现的实际强度之间存在着显而易见的落差。

市场对此的即时反馈体现在主要指数的微幅调整上。虽然没有出现大幅下挫,这背后有资金力量试图维护稳定的因素,并且在四月初以来这种力量表现出一定的成效。这种稳定的力量使得市场回踩的幅度有限,整体维持在可控范围。但是,政策信号的深度解读促使市场参与者重新校准了对短期和中期市场走向的判断。

要准确把握政策的精髓,需要穿透层层信息迷雾,直接触达官方发布的会议文本。

在当下强调预期管理的舆论环境中,许多公开信息可能倾向于构建偏乐观的氛围。因此,直接研读官方文本,从中捕捉关键措辞,对于理解政策的真实意图至关重要。政策文本开篇的定调之语,往往蕴含着未来政策的主线与原则。

本次会议中,“以高质量发展应对国外扰动的冲击”这一表述,成为理解当前政策取向的核心。

在特定的政策语境下,“高质量发展”常常与“迅速扩大总量”的策略形成某种对立或平衡。面对外部冲击需要快速对冲时,通常会采取超常规的宏观逆周期调节手段,大力扩大经济总量。将应对外部冲击的落脚点设定在“高质量发展”,分析认为,这意味着政策更倾向于优化策略、追求长期效益,而非采取激进的短期总量刺激。这一核心定调,构成了市场感知到“失落感”的深层原因,因为这可能不如预期中那般,迅速有效地注入大量资金或实施激进刺激措施以抵消外部压力.

在这一大方向指引下,具体领域的政策论述也体现出审慎姿态。

消费赛道:政策信号与市场期待的错位

消费曾是四月会议前备受市场期待的领域,期望出现更大力度的直接刺激。例如,提高中低收入人群基本养老金、大范围生育补贴、服务消费领域的增量投入等具体措施,曾是市场热议的话题。会议文本中确实提及“提高中低收入人群的收入”,这与长期的政策方向一致,但缺少具体的提高比例或金额限定。文本未能满足市场对于大幅、立即刺激消费的强烈预期。

这种落差导致消费赛道面临阶段性的下行压力。会议后的市场表现印证了这一判断。旅游、酒店、饮料制造、食品加工等消费板块在市场中排名靠后,与四月份一度占据市场焦点的明星光环形成对比。这再次凸显了在特定环境下,政策预期国内投资市场的主导作用。

缺乏明确的增量资金投入表述,使得消费板块在短期内难以获得有力的支撑。

房地产市场:以“稳”为核心的审慎态度

房地产政策的表述相对“中庸”,缺乏明显的额外刺激措施。会议提及增加高品质住房供给、推进城中村改造等,这些更多是既有政策的延续和细化。政策的核心原则依然是“稳”。

分析认为,一线城市房地产市场近期展现出一定的自我修复能力,成交量保持在相对高位,部分甚至创下阶段性新高。例如,上海和北京的二手房成交量数据显示出一定的韧性。加上统计局数据显示的高能级城市房价稳定性有所体现,这种市场自身的表现可能使得政策层面采取了“等等看”的态度,暂未推出更多刺激措施。

尽管市场房地产的期待不如消费高,但政策表述的“中庸”与部分期待之间仍存在落差,导致会议后房地产板块也出现了较大的跌幅,与消费板块一同承压。

资本市场稳定活跃并重的微妙调整

资本市场方面,政策表述出现了微妙的变化。相较于去年部分会议提及的“稳住楼市股市”,本次会议使用了“持续稳定活跃资本市场”的措辞。需要认识到,“资本市场”是一个更广泛的概念,涵盖股市基金债券银行信贷等多种金融形态。

分析认为,这一措辞变化可能部分反映了对四月份A股市场表现的肯定。

在面对外部关税扰动时,A股相对于其他主要全球市场展现出较强的韧性,可以说是“优等生”。这种表现可能使得管理层认为,当前资本市场整体状态尚可,无需采取如去年九月那般强力救市的“急救章”。对“活跃资本市场”的理解,不仅限于股价的快速上涨,也包含促进科技型企业和符合国家战略导向的企业融资,改善市场流动性,构建投融资协调发展的生态。

政策定调是持续稳定活跃,但文本并未明确传达出需要强力“往上顶”的信号。当前市场在外部扰动短暂平息及资金托底的支持下,出现恐慌性大幅下跌的基础不强,更多可能维持在一定水平上的震荡态势,期望大幅上涨的空间受限。

科技赛道政策倾斜与市场催化剂

在具体的行业赛道中,科技板块在本次会议文本中获得了显著关注。作为唯一被明确点到的垂直领域,“人工智能+”的提出意义重大。随后,最高层会议聚焦人工智能技术发展与监管,进一步凸显了其战略地位。尽管会议后整体市场情绪受到压制,叠加五一假期临近的扰动,导致科技板块的亮眼程度受到一定限制,但其表现仍略好于市场平均水平,显示出内在的支撑力量。

展望未来,科技赛道,特别是人工智能方向,依然值得密切关注。其能否迎来真正的爆发,取决于两大条件:一是市场整体成交量能否显著恢复,活跃度提升;二是科技领域,尤其人工智能,能否出现实质性的产品或服务进展,例如新的算力芯片测试结果等,这类催化剂能够有效提振市场信心,引领板块表现。

相对于科技的潜在机会,一些“洼地赛道”(如部分传统消费房地产)在五月份的看点可能相对有限。红利性赛道(如银行)近期因避险情绪有所表现,但从股息率和估值看,香港市场的同类资产可能更具吸引力。

中美贸易关系:悬而未决的关税博弈

关于中美贸易关系,特别是关税问题,目前仍处于悬疑状态。尽管美方流露出有“接触”的信号,但官方层面均否认进行了关税谈判。美方提及中国需做出“实质性让步”以换取关税下调的表态,分析认为,这既有强硬姿态,也为谈判开启了一扇门。

短期内(两三个月)问题恐难有实质性解决。美方目前正忙于与18个贸易伙伴重新谈判,这被视为其积攒筹码、构建联盟的阶段。在筹码集齐之前,与中国的最终“摊牌”可能性较低。

当前看到的临时性关税豁免等动作,更多是出于维护自身利益的考量。例如,美方市场因关税冲击导致股债汇三杀时迅速推出的90天豁免政策,以及苹果等科技巨头强大的游说能力促成的消费电子豁免。这些行为并非是缓解关系的信号,而是务实的利益权衡。真正的谈判启动,可能需要等到美方与第三方国家的谈判明朗之后。潜在的风险在于,美方可能试图说服部分第三方国家追随其对中国商品征收关税

全球资产:四月下旬的扭转行情

进入四月下旬,全球资产出现了明显的“扭转行情”。此前过于极端的市场走势,使得任何拐点性信息都容易引发反转。具体来看,黄金在经历短期快速上涨后可能面临回撤,甚至可能下探寻求支撑。

黄金作为非美元资产避险价值已被市场深刻认知,回踩可能是长期配置的机会。

美元资产,如美债美股美元指数,在经历前期大幅波动后,具备短期恢复性反弹潜力。金融体系格局的调整是一个漫长过程,美元的主导地位难以短期内被颠覆。货币汇率方面,受四月初关税扰动影响,人民币美元相对于其他货币(如欧元、日元)均出现贬值。进入五月,随着扭转效应显现,人民币美元可能相对于其他货币出现双双升值,而人民币对美元汇率可能保持相对稳定。

影响美联储政策走向的关键在于未来的宏观经济数据,特别是通胀就业数据。如果数据表现疲软,可能增加美联储降息的可能性,从而为美股提供支撑。关于美债到期可能触发美联储降息的说法,文本提及这是假新闻,并指出美联储政策不单独受美债影响,而是综合考量通胀就业及金融稳定性。

市场应对:坚持实事求是的原则

审视市场,核心在于保持“实事求是”的态度。市场的运行并非总遵循简单逻辑,尤其在政策导向的市场环境中,理解政策信号及其可能的演变路径至关重要。

面对市场波动,避免情绪化的固执,顺应趋势,尊重事实,才能更从容地应对。当前环境下,信息芜杂,有效过滤信息,专注于核心要点,显得尤为关键。

总而言之,四月末的重要会议在市场高度期待中召开,最终定调“高质量发展”,政策力度未如部分投资者预期般激进,导致消费房地产等板块面临压力。

资本市场定位的微妙变化,显示出稳定活跃并重的取向,而非强力拉升。科技,特别是人工智能,作为唯一被明确点到的垂直赛道,尽管短期受制于市场情绪和假期因素,但长期潜力与催化剂期待使其成为值得关注的方向。中美贸易关系悬而未决,短期内难见曙光,海外资产则可能迎来阶段性的修复性反弹。在这样一个充满变数的市场中,深入分析政策,过滤无效信息,坚持实事求是,是投资者穿越周期的重要准则。

联系我们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