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8/2025

在全球财经格局深刻演变的当下,每一次关键事件都牵动着市场的神经。

中美高层对话,释放了哪些信号?

在全球财经格局深刻演变的当下,每一次关键事件都牵动着市场的神经。6月5日晚,中美两国高层进行了一次备受瞩目的越洋通话,此次时长约90分钟的交流,释放了哪些信号?从大国博弈的微妙互动,到宏观数据的真实显影,再到投资市场的波动起伏,洞察金融世界的底层逻辑,构建有效的投资策略资产配置体系,对投资者教育而言至关重要。

中美高层通话:形式大于实质的信号?

从公开信息看,中方在此次通话中展现了全面且富有建设性的姿态。中方表达了欢迎美方访华的意愿,并强调应秉持互惠互利、平等公平的原则,推动双方在经济贸易、世界和平、文化交流、政策解读乃至军事等领域加强合作。中方重申,在中美贸易方面,要严格执行此前的日内瓦协议约定。

然而,美方释放的信息似乎更为聚焦于贸易。美方领导人随后的社交媒体发文,并未提及中方关切的诸多合作领域,仅侧重于“生意”问题,甚至声称稀土问题已得到解决,中国将继续对美出口稀土。这种说法与中方尚未有任何官方表态开放稀土出口的情况形成对比。事实上,当前美国对华关税仍维持在较高水平。芬太尼问题是未来中美贸易谈判的一个关键症结。

值得注意的是,许多依赖稀土的美国大型科技公司,如苹果和特斯拉,在中国设有工厂,它们对进口稀土的需求已部分通过在华产业链得到满足,直接进口依赖度相对减弱。

此次通话发生在当前特殊时点,其形式意义大于实质影响,但它传递出一些重要信号。美方,尤其是在临近中期选举的背景下,迫切需要稳定市场预期。当前美国经济面临挑战,一季度GDP修正值为负增长,二季度增长前景亦不甚明朗。

美国经济结构中,金融业贡献巨大(占服务业的60%,服务业占GDP的80%),金融市场的向好依赖于充足的流动性。美联储目前的货币政策(持续缩表、未启动降息)限制了流动性。美方领导人需要通过稳定对外贸易政策预期,为美联储提供更清晰的政策解读环境,从而为其货币政策调整(如降息)铺平道路,提振经济表现,为其后续选举赢得支持。

从这个角度看,中美通话的背景之一是美方在内部经济与政治压力下,需要避免贸易摩擦的进一步升级。双方的贸易战是两败俱伤,尽管中方在持久战中或许更具韧性,但短期内双方企业都承受压力。此次通话,至少在一个季度到两个季度内,可能缓和中美贸易关系的进一步恶化,为市场风险情绪提供缓冲,这对于包括A股市在内的国内资本市场而言,是一个积极信号。

此外,此次通话时点靠近中国即将召开的陆家嘴金融论坛(6月18日),中方将发布一揽子重大货币政策,外部环境的稳定有助于提升这些政策的落地效果,这反映了中方维护外部环境稳定以服务国内发展的战略考量。

特朗普与马斯克的“握手”背后

近期美国政坛与商界的一段插曲,是特朗普与马斯克之间的短暂“对撕”及迅速“和解”。两位极具影响力的公众人物,在经历了一段亲近期后突然隔空交火,随后又以一句“只是一个恶作剧”宣告平息。

然而,深入观察这次互动的内容,其性质似乎远超一般的玩笑。马斯克在“交火”期间的言论触及了一些敏感政治议题,包括暗示特朗普与某岛文件有关联,发起关于成立第三党派的公众投票(结果显示多数人支持),以及对共和党副总统人选的评价甚至提及弹劾特朗普。这些言论在政治层面具有相当的攻击性与挑战性,即便在美国这样一个言论相对自由的环境下,对于一位前总统与一位顶级企业家而言,如此公开且尖锐的交锋实属罕见。这绝非简单的“开玩笑”,其背后必然存在真实矛盾。

特朗普迅速选择“和解”,或许也与他的政治诉求有关。中期选举临近,他需要整合资源,稳定支持力量。与马斯克这样拥有巨大影响力的企业家公开分裂,对其选情不利。即便通过了可能影响特斯拉补贴的法案,特朗普在此时也需要缓和与马斯克的紧张关系,避免矛盾进一步升级。虽然目前尚难全面判断此次事件的深层原因及未来走向,但可以确定的是,这出政治与资本博弈的戏码,其影响可能超越表面的“恶作剧”,值得持续关注。

数据迷雾:非农就业的真相与政策暗示

近期公布的美国就业数据呈现出某种矛盾。5月非农就业数据显示新增13.9万人,高于预期,但此前公布的ADP(小非农)数据仅为3.7万人,远低于预期。对数据的深入分析,需要区分ADP和非农的统计口径。ADP统计私营部门实际领到工资的人数,而非农统计劳工部记录在册的就业人数(包含政府及大型企业,且不论是否实际领到工资)。

一个关键点是,在非农就业数据显示增长的同时,5月劳动参与率反而下降了0.2个百分点(从4月的62.4%降至62.2%)。这与就业人数增长的趋势相悖,暗示非农数据中可能存在“水分”,尤其是政府部门的在册人数增长,并未完全转化为实际收入与消费能力。

美联储货币政策的两大目标是稳定就业和通胀,但其根本指向是维护消费前景。充分就业意味着更多人有收入,支撑消费;高通胀则抑制消费。当通胀下行时,美联储倾向于使用数量型工具(如扩表)提振经济。当前,尽管官方非农数据看似稳定,但ADP和劳动参与率的信号,结合美国财政面临的流动性压力,意味着美联储面临降息的迫切性正在增加。美国财政部希望看到低利率环境来缓解债务压力。

市场对美联储降息的预期在数据公布后出现波动,综合来看,年内降息的可能性依然很高。市场普遍预期9月降息已被充分定价,7月降息也有较高可能性,甚至6月降息也并非完全没有可能,取决于超预期事件。预计今年美联储可能采取3-4次降息,以应对经济下行压力及财政困境。

美债困境与财政部的“隐形”操作

美国财政面临结构性挑战,这与美国经济从制造业转向高科技与服务业的转型相关。

制造业是短投资、短回报,能快速带来税收;而高科技产业是长投资、长回报,其价值主要体现在股价上涨,但这部分资本利得在华尔街层面往往不直接转化为政府税收(除非有红利)。美国政府的财政周期(年度预算)与高科技产业的投资回报周期存在错配。数据显示,七大科技公司去年的利润虽然可观,但贡献的税收占美国财政总收入的比例远低于上世纪制造业的贡献。

美国政府支出不断膨胀,但税收增长跟不上债务扩张的速度,导致财政赤字居高不下。每年巨大的债务利息支出进一步加剧了财政压力。在美联储缩表不提供充足流动性购买新债的情况下,美国财政面临发债困难和到期债务滚动的挑战。今年6月及未来一年内将有大量美债到期。

在此背景下,美国财政部近期采取了大规模回购美债的操作,特别是长周期美债。这并非要取代美联储进行量化宽松(财政部无此能力),而是一种债务管理策略——通过在关键时点压低长债收益率,为债务置换(用更长期限、更低利率的新债替换短期高成本旧债)创造条件,以缓解短期财政压力。

美财政部的这一行为,虽然无法从根本上解决美国财政和流动性问题,但却为投资者提供了投资机会。美联储年内降息的预期强烈,这将直接引导长端美债收益率下行。在当前收益率水平(如10年期美债在4.4%-4.45%以上)买入,具有较高的安全边际。美联储降息可能带来美债票面价值的提升,叠加固定的票息收益,一年内美债的潜在回报可能达到10%以上,这在当前市场环境下具有吸引力。对于国内投资者而言,通过合规渠道(如部分跨境投资账户或投资长债ETF基金)配置美债,是一种潜在的资产配置策略。

大类资产展望:黄金与原油的投资策略

黄金作为一种具有避险价值储存功能的资产,在当前不确定性较高的宏观环境中受到关注。对于黄金投资,需要区分长期储备与短期投机。

从长期看(3-5年以上),全球已探明未开采的黄金储量有限(约5.2万吨),年开采量难以满足需求,且边际递减,其稀缺性预示着长期价格具有上涨趋势。对于长期储备而言,当前价格波动或许不是最主要的考量因素,购买实物黄金(如银行的金条、金锭)是更推荐的方式。

对于短期黄金投机,则需关注技术点位。有观点认为COMEX黄金在3330美元附近具备短线介入价值。另一种基于黄金作为主要储备货币等价物的测算,其公允价格可能在2893美元,加上风险溢价,安全购入区间可能在3100美元甚至更低。短期投机操作应结合技术分析与风险偏好。

原油市场方面,WTI原油近期策略建议在60美元以下积极介入。每年6月到9月是原油的季节性需求旺季(被动旺季,与工业需求不同,主要源于夏季出行与降温需求)。考虑到这一因素,预计WTI原油价格在9月底前有可能达到70-75美元。

结语

在错综复杂的全球财经图景中,信息繁多,噪音不断。

理解大国博弈的底层逻辑,穿透宏观数据的表象,把握政策的深层意图,乃是构建有效投资体系的关键。无论是中美关系的策略解读,美国就业数据的真伪辨析,还是美债困境下的应对,以及黄金、原油等大宗商品的投资机会,都需要深入的行业分析和宏观视野。摒弃小道消息和情绪驱动,依靠扎实的知识储备和系统性的投资策略,方能在充满挑战的市场中行稳致远,实现财富管理的目标。

联系我们联系我们